内容摘要:这对当前产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升级、配置以及形成新的人力供需平衡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产业人力资本需求侧的新特点值得重视。
关键词:人力资本;产业;劳动力;机器人;就业
作者简介:
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这对当前产业人力资本的积累、升级、配置以及形成新的人力供需平衡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产业人力资本需求侧的新特点值得重视。
技术进步 ☞
中低端劳动力产生替代,高端人才出现紧缺
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供给之间的竞赛。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通过技术改造迅速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重要方式。技改力度加大不仅是升级硬件设备,而且对管理服务模式和劳动力知识技能与技术进步相适应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技术进步带来了产业人力资本需求的新变化。
一是技术改造对简单技能岗位产生明显替代,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加大。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换人”的重要动力是降低简单岗位的用工成本,在劳动密集型的民营企业中更是如此。笔者实地调研了广东省一家民营制衣企业。该企业用工规模为1500人,2016年完成裁剪工序的技改。车间原本需要300名熟练工,现在用50名非熟练工操作自动设备即可完成工作。2017年春节后,企业新增用工需求仅80人,比上年减少一半,且主要需要复杂工序的熟练工和技术人员。同时,高技能劳动力短缺成为普遍现象。全国101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劳动力市场总体求人倍率约为1.07,而高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连年高于2。
二是智能企业发展要求劳动力知识技能更新速度更快、质量更高。作为企业技术改造的最前沿,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从国内情况看,尚无证据表明机器人将大面积“争夺”就业岗位,但在局部的简单生产工序上有一定替代作用。现阶段,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有四种不同的影响。首先是填补无人区,一些高空、高温、高辐射、洁净室等工作环境需要机器人发挥作用;其次是机器换人,未来生产线约有10%的简单重复工作可以用机器人替代;再次是创造就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带动了一批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创造出新的就业增长点;最后是人机协同,发展人工智能协助工人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同时可培育新的就业形态。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看,在智能生产条件下,低端简单劳动岗位将逐步被替代,倒逼人力资本升级。因此,未来企业员工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由于使用机器人而带来的失业风险,而是由于企业没有迅速学习和适应新的生产模式、缺乏竞争力导致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同时,企业和工人如何快速更新知识与技能,实现与机器人的协同作业,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高精尖缺”研发人才需求巨大。“十三五”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是支撑国家重大需求,发展重点是加速赶超引领科技前沿,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虽然我国科技人才总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我国研发人力投入强度在国际上仍处于落后水平。这一问题需要引起重视。